时尚娱乐网

于佩尔烙印 身为演员 她让自己拥有了作者性

时间:2021-06-29 16:39:30

日前,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的冬季影展,推出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之一克洛德·夏布洛尔作品展,他的五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《漂亮的塞尔吉》《女人韵事》《包法利夫人》《冷酷祭典》《亡情朱古力》逐一亮相。这五部作品除了曾向世人宣告新浪潮诞生的《漂亮的塞尔吉》,均由法国甚至国际影坛的常青树伊莎贝尔·于佩尔主演。因此,该影展也可以视为导演夏布洛尔与演员于佩尔的共同回顾展。

于佩尔烙印 身为演员 她让自己拥有了作者性

《亡情朱古力》

夏布洛尔是于佩尔合作时间最久、次数最多的导演。除了他,于佩尔那张看上去似乎永远苍白,没有表情起伏的脸,还吸引过诸多名导。从影近50年,她合作的导演还包括法国的让-吕克·戈达尔、莫里斯·皮亚拉、伯努瓦·雅克,奥地利的迈克尔·哈内克,德国的沃纳·施罗德,荷兰的保罗·范霍文,美国的迈克尔·西米诺以及韩国的洪常秀等等。她是他们心中共同的缪斯。

于佩尔烙印 身为演员 她让自己拥有了作者性

但纵观于佩尔主演的影片,不论导演是谁,她的面孔似乎都是最大的标签,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电影里抵御岁月侵袭的象征。时间当然改变了她的容颜,可是她所诠释的人物,总是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。“她们”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或阶层,不管具有怎样的职业或外在性格,小小的身躯内总藏着疯狂错乱的因子,始终在外部境况的打压或囚禁中寻求突破。

按于佩尔自己的话,“我喜欢扮演不寻常的角色,并将其演绎得尽可能寻常,因为我们都知道,悲剧与反常往往隐藏在常态之中。这是我喜爱这类角色的原因——在表演中体现冲突,试着理解善与恶如何共存。”

这让她不仅没有沦为各位导演手中的棋子,相反,她与导演们一道,甚至用超越他们的方式,以游移在日常与边缘的双重形象,赋予不同影片里的人物统一的作者属性: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在钢琴教授、职业作家、家庭主妇、企业高层、哲学老师、过气演员、工厂女工、古典妇人、犯罪分子等角色之间转换身份,但始终带着鲜明的“于佩尔”烙印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她那些拍摄于不同年代,讲述多个时期女性命运走向的代表性影片,关联世界大战、法国五月风暴、欧洲尤其法国人口结构变迁等时代事件,以及当下社会环境对于女性的改造、重塑或毁灭。

于佩尔与夏布洛尔的合作,始于1978年的《维奥莱特·诺齐埃尔》。此前,作为希区柯克“迷弟”的夏布洛尔,已用《漂亮的塞尔吉》《表兄弟》《屠夫》《血色婚礼》等沾染犯罪、悬疑元素的作品,确立他与戈达尔、特吕弗等其他新浪潮大师迥异的创作偏好。于佩尔则在《玫瑰花恋》《编织的女孩》等影片中有过既出位又出色的表现,具备塑造不同性情少女的特质。

根据真实犯罪事件改编的《维奥莱特·诺齐埃尔》,夏布洛尔为于佩尔提供了诠释一人两面的机会,被她牢牢抓住。

于佩尔烙印 身为演员 她让自己拥有了作者性

《维奥莱特·诺齐埃尔》剧照

上世纪30年代初期,在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联手之下,纳粹思潮的波及范围冲出意大利与德国,弥漫在欧洲各地。法国年轻男性聚集在咖啡馆表达政治主张,把企业纷纷破产等社会问题的症结,归根于党派之争以及时任领袖执政能力的不足,将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法国能出现墨索里尼或希特勒式的人物。与这些情绪激昂的年轻人相比,社会语境下的焦虑气氛,让女主角维奥莱特的人生走向迷茫与虚无。

她在家庭内外过着双重生活,一方面做着父母的乖女,另一方面用身体换取金钱,在某个旅馆为自己创造了另一方“自由”的天地。她感染性病并被父母得知,行为却没因此收敛,反而为了“小白脸”男友的吃穿用度,打起父母的主意,从小偷小摸发展成妄图毒杀父母,好将家中财产悉数占据,但只害死了父亲。为了逃脱牢狱之灾,她以幼年时曾被父亲强暴申辩(影片并没点明真假),不过还是受到社会与法庭的联合审判。

影片结尾的字幕交代,维奥莱特1934年被判处死刑,但是经由法国几任总统不同程度的赦免,她于1945年出狱,同时皈依宗教。重获自由的她过上与人结婚、生养孩子的平凡家庭生活,直到1963年去世。

显然,在夏布洛尔眼里,站在社会与家庭对立面的维奥莱特,属于二战前后疯狂时代的牺牲品。当时代趋于理性,她也不再是人群中的异类。

于佩尔当时尽管只有25岁,却已用鲜少微笑的冷漠面孔,精准演绎了维奥莱特的双重面向,带出夏布洛尔对于时代的指控,让她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度捧得影后奖杯,从此也开启了拿奖拿到手软的征途——戛纳与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桂冠,她均获过两次。

相关推荐
图库推荐
热点新闻
Copyrights © 2019-2021 时尚娱乐网 www.43ylw.com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