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尚娱乐网

《长津湖》观影人次破9000万创26项纪录

时间:2021-10-26 13:06:56

电影《长津湖》正在热映,上映半月以来口碑及热度居高不下!截至目前,已有超9000万人次观众走进影院观看《长津湖》,影片连续创下包括国庆档累计票房纪录、国庆档累计人次纪录在内的26项影史纪录,成为今年国庆档最受瞩目的影片,也极大提振了大盘热度。有影院经理感慨道:“《长津湖》的观众是全民向家庭组合,此情形让我想起90年代一家人把去影院当成重大家庭活动的盛况。”众多网友表示,被有关《长津湖》的讨论声包围了,现在身边的人都成为电影的“自来水”。影片激发了观众极大的观影热情,更引发无限感动:“如今我们山河无恙,就是《长津湖》最好的彩蛋!”

今日片方发布士气篇特辑,阐释了《长津湖》为何能引发跨越年龄层的全民共情。导演及监制之一陈凯歌表示:“写戏要写人,写戏先写人。用生动的角色带领观众走进战争,观众才会和银幕上的战士共情,在几个小时里心为他们痛,泪为他们流。”电影《长津湖》传递了战争的真实,书写了细腻动人的情感,也告诉每一个人,关于那段历史:“祖国不会忘记,我们不会忘记!”

《长津湖》观影人次破9000万创26项纪录

我们不该忘记,我们不会忘记!《长津湖》热度持续激发全民共情

如今繁华盛世,如你所想!电影《长津湖》上映以来热度居高不下,相关话题纷纷登上热搜:88岁抗美援朝老兵看了一场为自己一人放映的《长津湖》,抬起残臂向战友敬礼;4岁的萌娃观影后向鸭绿江断桥行礼、退伍大学生观影后集体敬礼;景区大厨用677枚土豆拼出“长津湖”、菜摊老板在摊上立起纸板书写“如今土豆管够”;亲历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兵们,观影后回忆往昔,讲述曾经的艰苦斗争,“趴在雪地里潜伏三天三夜,饿了就捧一捧雪来吃”“不敢上厕所,不敢睡觉,甚至眼睛都不敢眨”!大家用质朴的方式分享感动,表达对英雄先辈的敬意,引发全网情感共振,形成一场全国范围内的“长津湖效应”!而这些走心行为的背后,是《长津湖》台前幕后创作者们的细致筹备与专注刻画。

今日《长津湖》发布士气篇特辑,从中可以看到主创如何展现一支无畏之师、一群无畏之士的气魄!导演及监制之一陈凯歌在谈《长津湖》创作时提到:“我们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下功夫,写出他们的个性。只有把人物写好,戏才能有底气。”正是这种对角色的深刻把握,生动塑造了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形象,从而带领观众走进战争,“透过银幕,在几个小时里与战士们同生死、共患难,心为他们痛,泪为他们流”。上映半月以来,电影《长津湖》已连续打破包括国庆档累计票房纪录、国庆档累计人次纪录在内的26项中国影史纪录!截至目前,已有超9000万人次观众走进影院观看《长津湖》,影片票房突破45亿,已升至全球年度票房第四,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6名。这场大规模的观影热潮,是全民对这场战争历史的最好的致敬,也是一次深厚爱国情感的有力抒发:因为有无数先辈的牺牲和奉献,造就了今日之中国,铭记历史,砥砺前行!

千人合唱热血沸腾!网友盛赞影片:拍出了中国人的信仰和浪漫!

“向前!向前!向前!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……”电影《长津湖》中,张涵予饰演的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进行战前动员,激励集结将士的画面可谓名场面之一,一首《人民解放军进行曲》唱出了军人高昂的士气和斗志!无数观众在此处留下热泪,表示:“这一刻热血沸腾,那一个个目光坚定的战士,口中唱的是信仰。”而这场戏的幕后细节可谓用心满满,为了更符合时代背景,剧组特意选用了这首歌当时的版本,演员们也将自己的情绪提到最高,全力传达出豪迈雄壮的军威!从一首军歌、一条红围巾到伍千里的本子、梅生的箱子,影片用一点一滴的细节,创造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场面,勾勒出庞大而细腻的情感。三位导演及所有主创都全情投入其中,将这段充满时代气质和血肉精神的历史,描绘得意义非凡!

不管是江舟渔火、万里长城,亦或是硝烟战火、冰天雪地,片中还有很多镜头都让人反复回味和讨论,也让很多观众前去影院N刷。网友盛赞:“《长津湖》拍出了中国人的信仰和浪漫,为国家,为民族!”更有观众为电影片尾做出深情注解:“《长津湖》没有彩蛋,但当我走出影院看到繁华的都市时,我就都明白了,如今的中国是最好的彩蛋!”影片激发起观众浓浓的家国情怀,陈凯歌也就此阐释了《长津湖》的意义:“电影作为一种作品,一定程度上要传达理想,提振一种精神,最主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忘记。”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,才有了电影《长津湖》跨越代际的全民共情,有一位已做了妈妈的观众说道:“我们家现在四世同堂,可能一年就选择看电影一两次,而这次老人是主动要求全家去看《长津湖》。爷爷当过兵,要观看这部电影缅怀一下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影片结束后,他还和曾外孙一起敬礼致敬,这个场面太感动了。”


相关推荐
图库推荐
热点新闻
Copyrights © 2019-2021 时尚娱乐网 www.43ylw.com
All rights reserved.